2016-11-16
SMGS│文脉传承 · 洪海讯

城市人越来越爱往乡村里跑了,这无关乡愁,更多是一种文化自觉!有着敏锐感知力的先锋建筑设计师们,选择去发现、尊重当地传统和文化,改造乡村建筑。

 

“建筑设计师要对当地有非常详细的分析和了解:当地的自然环境、生态坏境、文化历史、农作物、农民的耕作、习俗等等。人对自然的向往是天生的。有了切身感受,对建筑空间的追求就很真实。”

——洪海汛

省美公司一五部设计总监,沉迷东方文化的建筑设计师,他对乡村建筑有自己的执念!

儿时的记忆还很清晰,“祖屋是典型的闽南三进大宅,对祖屋的记忆很深刻,以前的照房、过水、护厝等空间形制,红砖、燕尾、瓷塑、砖雕等式样构件都记得、还记得曾跨过小天井到护厝大石板。现在建筑变了,但整个空间记忆还在。建筑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。”

洪海讯的祖辈族人在十一纪从敦煌迁徙来到了闽南,祖屋大宅的中庭至今供有古老的族谱,于是他在闽南出生、成长,也许他对乡村建筑的理解、迷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。

“我做乡村建筑,自然地把儿时的情愫带入,就是很简单、很直接、很淳朴的生活方式。”洪海汛笑着说。

建筑设计师有自己的情怀,但现实可能不太让人满意。

“传统民居承载着当地人的智慧,南南北北走了无数次,每次都会被当地民居和当地人文所感动。以前很封闭的时候,交通还很不便利,村与村之间都有所不同。生活经验最直接的体现就在建筑上。因此建筑凝聚各地价值观。随着社会演变,新技术界入,衍生了很多民居的替代品。传统的生活经验丧失了,传统的建筑样式被新样式替代了,包括人的心态变化、推倒重来、从众心理、美学的缺失等等,导致传统建筑在一点点流失。”

“我在乡村做的建筑一定要有当地文脉的延续,对当地历史、地域的尊重,节能生态、环保,用现代生活的需求,让建筑变得更科学。用现代技术做一些微调,不能破坏。让建筑尊重村落的文脉传承。把握每个地方小小的建筑微差,延续这个地方的文脉。这个是建筑设计师的社会责任。”

于是很多人问他,建筑如何体现文脉传承?

洪海汛以安吉鲁家村规划项目为例。

项目位处浙北,民居形态特点是“藏”。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用地紧张,其本质是中国文化中“藏”的思想表现:园林藏景,书法藏锋,大宅藏形,和顺行乎外,英华藏于内。

鲁家中心村的建筑是以“田”为设计原点,运用“观象制器”这种传统的设计思想展开。其中一个建筑,田间——像水稻一样从田里面生长出来的建筑。

【田】田地、田野,从井田制的方形机制,比如说住宅是方形制、城廓是方形制的,到王田制、屯田制、占田制、均田制等等的变化,再衍生到现代的自然演变。

【间】空间、田间,田的里面,乡村建筑自然的形态,像水稻从田里面生长出来一样。

项目的建筑材料取自当地,是对当地自然的尊重。

“出于自然、归于自然。主要采用竹、木、自然石、夯土、枯枝落叶等自然材质,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并用当地水杉营造自然景观。将湿地景观重新恢复,用湿地的自然生态吸引野生动物来定居。”

乡村建设

当下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坏的时机。

然而

乡村建设不是空中楼阁,臆想而出

洪海汛说:

“着眼点可以更小,

越来越小,

精细化,

把一个小结构做好,

就足以。”

只说艺术、情怀,不足以描述他的蓝图,

因为他是一个多维度的建筑设计师。